一、建廠創業(1964—1980)
1964年6月,國家計委于以(64)計輕字1508號文批準,同意建設成都人造纖維廠(公司前身)、牡丹江人造纖維廠和上海第二人造纖維廠三個“小化纖樣板廠”,為發展粘膠短纖維工業積累建設和生產經驗、培養技術力量。成都人造纖維廠選址在成都市青白江區。
1965年12月,成都人造纖維廠建成投產,試生產一次性成功,生產出西南地區第一批粘膠短纖維。
1966年12月,成都人造纖維廠達到設計能力,完成粘膠短纖1767噸(年設計能力粘纖1600噸),實現利潤100萬元。
1972年9月,成都人造纖維廠更名為成都化學纖維廠。
1974年5月,成都化學纖維廠玻璃紙生產線正式投入試生產,順利產出大西南地區第一批玻璃紙。
1974年至1978年間,成都化學纖維廠與成都化工研究所共同參閱國外利用天然氣制二硫化碳文獻,進行用天然氣制二硫化碳的試驗研究,取得成功。
二、擴建發展(1981-1991)
1982年3月,在學習掌握原聯邦德國的玻璃紙生產技術的基礎上,引進關鍵零部件與國產主機配套,興建了第二條玻璃紙生產線。
1984年10月,二號玻璃紙機擴建項目榮獲國家經委“引進技術改造現有企業單項獎”。
1986年12月,完成3號紙機建設。成都化學纖維廠玻璃紙年能力達到2250噸。
1984年7月,成都化學纖維廠年產1500噸天然氣制二硫化碳生產線成功運轉,全面完成與國家簽訂的科技攻關項目。
1985年3月,經紡織部、省、市批準,新擴建一條5000噸/年生產線,達到萬噸生產能力。
三、公司成立(1992-1997)
1992年12月,成都化學纖維廠、四川省紡織工貿總公司和青白江區華嚴實業總公司發起組建了股份合作制形式的成都華明玻璃紙制品公司。
1993年8月,動工興建玻璃紙3、4號線,1995年4月10日試車成功。
1995年8月,公司總經理稅志異因企業發展建設勞累猝死在生產線,被追認為四川省“無私奉獻好干部”、“成都市優秀企業家”、“成都市優秀共產黨”。
1997年2月,公司更名為“成都華明玻璃紙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3月,公司自行設計新建一條7000噸/年粘膠短纖生產線。
四、重組發展(1998-2008)
1998年9月,經成都市經委批準,成都華明玻璃紙股份有限公司兼并成都化學纖維廠。
1999年-2008年,公司大力實施技術改造,產能規模連年大幅增長,質量穩步提升,公司玻璃紙產銷量保持前列、粘膠短纖曾進入國內行業前6位,二硫化碳規模居國產設備前列。
2004年8月-2007年4月,公司收購經營年產12000噸漿粕的湖北宜城棉漿粕有限責任公司,取得良好投資收益。
2004年6月,公司興建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15000噸,實現工業廢水達標排放。
2007年8月,成都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將公司全部國有股權劃轉至成都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五、跨越前進(2009-2010)
2009年12月,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大企業大集團有關精神,為建立和培育粘膠產業大企業、大集團,成都華明玻璃紙股份有限公司與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重組整合,兩公司在產品、資源、科技、管理、文化等方面實現了優勢互補。
2010年3月,公司投資1.2億元,實施存量創新、系統消缺技改工程,提升綜合規模55%,不斷增強企業競爭能力。
2011年,成都華明玻璃紙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成都麗雅纖維股份有限公司。